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机电工程学院“卓越计划”实施情况
我院目前有2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是2007年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和轴承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方向。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依托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特别是轴承专业方向,校友遍布整个轴承行业,赢得了很好的办学声誉,为轴承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将参与国家“卓越计划”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从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学中,采取学生自由申报和学校选拔相结合方式,选取30名同学组成了“卓越计划”试点班,按轴承专业方向进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以期使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更加鲜明。目前,该试点班教学运行情况良好,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该专业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的机电控制专业方向。为了办出该专业的特色,经教育部批准从2006年起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招生。该专业2008年起进入一本招生,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计划从2014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新同学中,采取学生自由申报和学校选拔相结合方式,选取30名同学组成机械电子工程“卓越计划”试点班。
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院专业的办学优势,在“卓越计划”构筑的宏观指导框架下,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依托签约的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动”产学研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公共基础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企业工程实践、课外素质能力拓展的五层次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授课顺序,实行2.5年(学校)+0.5年(企业)+0.5年(学校)+0.5年(企业)的教学方式。其中2.5年(第1~第5学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理论、工程基础理论;0.5年(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工程认知、生产实习、现场操作及分析、专业工程课程及其课程设计;0.5年(第7学期)再回校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课程,完成全部实践报告及总结答辩;最后0.5年(第8学期)在企业进行以工程项目设计和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设计及操作加工实践,使毕业设计的工程实际项目达到100%。课外素质能力拓展贯穿于四年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选拔程序
每年新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自愿报名,根据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初选30名学生。然后经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审批并公示,无异议后,取得“卓越计划”学生资格。
笔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与学生入学考试同步进行),占70% 。面试成绩由专家小组当场打分,占30%。具体报名、笔试和面试时间等详细安排见《河南科技大学2012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学生选拔实施细则》。
五、教学运行与管理
学校成立“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学院成立“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通过校、院二级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与管理。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欢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新生自愿报名参加“卓越计划”试点班。